2024年中国物联网安全市场突破21亿大关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最新报告《中国物联网安全市场份额,2024:政策驱动与AI赋能共振》。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物联网安全市场规模达到21.3亿元人民币,在终端设备规模化部署、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以及国家层面安全合规要求持续强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物联网安全建设正逐步走向体系化与常态化,整体市场呈现稳中有进、持续扩容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中国物联网安全市场的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同规模的厂商依据自身优势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启明星辰集团、迪普科技、安恒信息等综合型安全大厂,凭借在政企市场深厚的客户积累和强大的项目交付能力,在大型物联网安全建设项目中占据领先地位,consistently赢得政府、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的大额订单。
与此同时,一批专注于垂直领域的中小型安全厂商迅速崛起,如慧盾安全、天懋信息、万物安全、烁博科技、乾云网信科技等,它们或以特定安全产品见长,或深耕于交通、教育、工业等细分行业,通过高度适配的解决方案和灵活的服务模式,不断突破区域和行业壁垒,在差异化竞争中赢得市场空间。
从产品架构来看,当前中国物联网安全市场以“硬件+软件+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要供给形式。其建设重点集中在边界安全、接入安全、安全管理平台三大核心方向:
边界安全作为物联网防护体系的首道防线,是各类用户优先部署的模块,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5.6亿元。其主要部署于网络关键节点,用于隔离恶意流量、抵御外部攻击,成为物联网架构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安全组件。
接入安全伴随物联网设备连接量的爆发式增长同步扩容,市场规模已达5.5亿元。该领域主要解决终端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加密、接入行为管控等关键需求,预计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安全管理平台市场规模约为5.4亿元,其价值日益凸显。通过统一数据采集、集中策略管理和全域态势感知,该平台成为实现物联网安全系统化运营的重要支撑,尤其适用于大型政企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场景。
此外,物联网安全服务市场增速显著,收入占比成倍提升,标志市场从“产品采购”向“安全运营”的服务化转变正初步成型。
从行业维度看,物联网安全需求已广泛渗透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呈现出“政府主导、多业并举”的典型特征。政府行业继续担当物联网安全建设的“主力军”,聚焦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重大场景,全年市场规模达10.6亿元,占据整体市场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交通、金融、教育、电力、医疗等行业加快安全投入,推动物联网安全建设走向纵深: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类物联网设备(如监控摄像头)因部署规模大、安全风险突出,仍是当前物联网安全建设的重点对象。而随着接入设备类型日益多样、业务场景日趋复杂,市场对定制化、场景化的安全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
1、强化垂直行业解决方案能力优先聚焦交通、金融、电力、教育、医疗、应急、低空经济等重点行业,加快构建与业务深度结合的物联网安全融合解决方案,增强对行业特有协议解析、终端资产识别、合规响应等的支持能力。
2、推动AI与安全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具备语义识别、异常检测、智能研判和自动化响应能力的AI安全体系,推动物联网安全运营从“人工主导”向“智能自治”演进,大幅提升威胁识别与处置效率。
3、加快安全可信产品适配构建覆盖芯片、终端、网络、平台和数据全栈环节的安全可信产品矩阵,满足用户对自主可控、合规保障及应用多样性的复合需求。
4、建立本地化与定制化服务体系针对物联网设备类型多样、地理分散、场景复杂的特征,建立能够提供咨询评估、持续运维、应急响应等全周期服务的支撑体系,推动安全方案在规模化复制中保持灵活适配。
5、推动平台化生态化发展通过联合AI算法厂商、终端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等生态伙伴,共同构建“平台+算法+设备+场景”的融合能力体系,提升物联网安全在PG电子多设备接入、多系统协同、多场景部署下的整体效率与落地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之下,中国物联网安全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未来随着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安全威胁形态的持续演化,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结构也将更趋成熟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