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重症先锋学院学术活动第二期——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重症
在这个科技赋能医疗的时代,重症医学也在迎来属于它的“智能高光时刻”。2025年5月30日下午,2025重症先锋学术活动第二期在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主办,主题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重症”,旨在探索AI技术如何为重症患者带来更安全、更精准的治疗。
会议开幕式上,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上海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钟鸣教授主持。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孙湛院长致辞,对来自各个医院的专家主任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此次重症先锋学术活动圆满举办。
上海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名誉会长诸杜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已成为推动重症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不仅在提升患者管理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复杂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临床查房环节,顾准咏医生汇报了一例心外科术后病例:一例重度肥胖患者,诊断:Ebstein畸形,做了三尖瓣下移矫治术,术后出现SAM征, 合并严重右心衰竭,并出现低血压、持续高热及低氧血症等一系列常见围术期表现,但其背后的病因却并不寻常。
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来自不同医院的专家主任各抒己见,从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呼吸力学、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机制,以及机械通气等角度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讨论,深入剖析可能的病因与干预思路,现场思维碰撞热烈,充分体现了“重症查房”的临床深度与教学价值。成为本次活动中极具启发性的学术亮点之一。
在病例讨论过程中,王瑞兰教授结合该病例,从病理机制、鉴别诊断到治疗策略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并深入讲解了SAM征的相关知识要点,从临床表现到病因推理,有效提升了讨论的深度与指导性。
钟鸣教授、陈尔真教授和诸杜明教授共同主持,率先进行的是“大数据工作组”的成立与成员颁证仪式。三位教授介绍了工作组的建设背景、目标定位与未来方向,强调该平台将聚焦危重症临床数据的结构化整理、多模态整合与智能化分析,致力于推动重症医学PG电子网站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的模式转变。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上海市重症医学领域“大数据协同创新”的实践正式启动。
居旻杰教授以《数字孪生ICU:实时患者虚拟复制体驱动的精准治疗新时代》为题,展示如何利用高维度数据模拟患者治疗响应路径,实现辅助决策的“虚实联动”。
庄育刚教授围绕《危重病多模态数据构建与应用前景》,系统介绍结构化数据库设计理念与应用挑战,强调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重要性。
赵贤元教授分享《强化学习引导机械通气:AI自适应呼吸支持的临床评估》,展现机器学习在呼吸支持策略优化中的可行性与前景。
王挺教授带来《生成式AI对重症医学思路的挑战》,深入剖析AI模型生成内容的可解释性、安全性与边界管理。
本次“重症先锋学院”第二期活动为推动上海及全国范围内“智能ICU”建设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也为广大重症医学从业者指明了发展方向。未来,工作组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助力智慧重症建设迈向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