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在城市建设中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实共生等技术 建设“会思考”的智慧城市
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攀枝花市建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通过对大数据、工智能、虚实共生技术的深度应用,精细识别和精准回应市民需求,建设更安全、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智慧城市。
8月7日7时,54岁的攀枝花公交车司机黄斌准点发车,从中心广场驶往阿署达村。7时28分,公交车行驶到阁外香农庄外的道路时,被一棵倒地的攀枝花树拦住去路——头天晚上一场暴雨中,大风将树连根拔起。
黄斌当即拨通攀枝花市12345热线。话务人员叶茜文迅速将树木倒伏情况,通过攀枝花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交办给林业部门,并分析计算出距事发地最近的抢修队伍。“半小时左右,树被挪开,道路恢复通畅。”黄斌说。
2020年6月,攀枝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试点如何破题?数据成为关键。攀枝花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是智慧城市的“血液”,构成“大脑”思考的基础。
“破墙”成为试点“第一枪”。当地建起综治中心、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应急指挥联动中心“三中心合一”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打破行政、机制、技术、区域、部门、行业界限,汇聚266个部门单位及客运、水电等社会资源,数据总量达4.4亿余条。
数据汇总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打破部门间数据“各自为战”情况。攀枝花市12345群众服务中心嵌入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后,整合市场监管、交通、法律援助等62条非紧急服务热线,实现“一号全通”,搭起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连心桥”。黄斌介绍,他开公交车已10多年,行车途中遇到边坡松动、道路积水等情况时,都会及时上报。“以前,我先报给公交公司,公司再反映到相关部门,问题最终解决需 1—2天。现在,直接报到12345,一般2小时内能解决问题。”
“高效服务,得益于派单系统的智能化。”攀枝花市12345群众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巍巍介绍,通过大数据,将群众五花八门的办事诉求“秒派”对口部门,省去了以往办事流程中的上报、受理、转派等环节,政府服务自然更高效。
一座“会思考”的智慧城市,将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美好。12345热线,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对接110、119等专业热线,则更好守护市民的安全感。
在攀枝花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指挥大厅的大屏上,各类实时数据不停闪烁。10时16分42秒,一条名为“抓蛇”的警情弹现大屏。10时17分10秒,攀枝花市消防救援支队调度金沙大道消防救援站出警。
报警人是攀枝花市仁和区金江镇药店老板邓强。当天10时多,他从药店柜台走到里间倒水喝,刚弯腰准备接水,就看到一条蛇从脚边爬过,“蛇有1米多长,吓我一跳。”
报警4分钟后,金沙大道消防救援站副站长戴鹏等4人,抵达药店抓走了蛇。攀枝花市消防救援支队三级消防长舒文方介绍,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不仅能实现“看得见、呼得通、调得动”快速响应,还能提供“一目了然”的决策支持。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发生火情,已调集3个消防救援站9台消防车赶赴现场。”舒文方模拟了火情后,中心可实时定位报警人员位置,生成出警最优路线和力量调度方案,“甚至一栋楼中,逃生通道如何分布、灭火器有多少个,这些信息都可一键查询。”
攀枝花属干热河谷区,也是森林火灾多发地区。攀枝花市森林消防支队二级消防士代刚介绍,当灾情发生后,中心可在2分钟内自动生成受灾区域地形地貌、气象、道路、林情、水源、救援力PG电子通信量、重要目标地物分析报告,动态指挥灭火作战。“目前正在打造实景三维攀枝花,形成城市数字孪生体。通过这项技术,攀枝花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片绿地都能在数字世界中精准呈现,为城市规划、社会治理、防灾减灾等提供直观准确的信息数据。计划年底初步完成城市城镇开发边界内和重点区域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
“智慧城市不仅是技术升级的产物,更是城市治理理念、模式和能力的深度革新。”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要通过技术创新,让城市更加“耳聪目明”,还要创新治理手段和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共治模式,打造通往美好生活的智能化路径。
北京——北京提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该市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在大数据基础上“算出”群众反映最集中的民生痛点、治理堵点,服务于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深圳——深圳强调,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通过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速形成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深圳样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硬件产品集群,构筑富有吸引力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地。
杭州——深耕智慧社区,依托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社区精细化治理。以数字化平台整合资源,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物业、养老、邻里服务,打造有温度的数字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