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半出自南京这里!玄武大模型工厂按下“加速键”
7月25日,在江苏省委网信办最新公布的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名单中,全省新增10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玄武区以5个的亮眼成绩独占鳌头。至此,玄武区累计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已达12个,备案数量占全省通过国家备案的近三分之一,持续领跑全省各区县。
而这背后正是玄武“大模型工厂”创新范式释放的乘数效应:在这里,“AI弄潮儿”找准行业痛点,聚焦产业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从“能理解”向“会干活”进阶,紫金山麓的玄武区,正在书写一部与众不同的AI产业“进化论”。
而玄武的核心密码,就藏在“数据枢纽”的建设里。2023年,玄武区在全省率先布局数据产业,启动建设江苏国际数据港,围绕数据的采集确权、合规交易、跨境流通、开发应用等关键环节,破解数据要素“流不动、供不出、用不好”的问题。
如今,位于江苏国际数据港的江苏省数据交易所已上线 余个数据产品覆盖数据集、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三大门类;国机数科、中节能大数据两个央企二级总部带着国家40朵行业公有云中的3朵(农机云、机械装备行业云、零碳云)成功落户,积极探索大模型在智慧农业、工业制造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应用工作;与浪潮云共建的全国首个电池行业数据空间实现对电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透明化数字管理…… 从公共数据到行业数据,玄武为大模型企业备足了 “新鲜食材”。
去年4月,由玄武徐庄高新区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团队打造的玄武大模型工厂正式成立。“工厂”内构建了算力服务、模型工具链、测评服务、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五大平台,提供包含企业孵化、智算中心运维、大模型开发及运营、数据要素资产化、合规指导等五大产品服务,加速大模型的推广和行业应用落地,形成AI大模型创新生态圈。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自2023年9月在徐汇区揭牌以来,已辐射带动全区汇聚近400家大模型企业,成为AI核心技术的策源地、青年创业的首选地,标杆应用涌现,持续培育产业赋能的“核爆点”。
而作为江苏版的“模速空间”——玄武“大模型工厂”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成功推出公证服务、能源预测、算电协同等12个行业大模型,截至目前,江苏通过国家备案的生成式大模型,有近三分之一来自玄武,数量持续位列全省第一。百度千帆大模型江苏首个创新基地也将落地于此。
去年7月,大模型领域龙头企业科大讯飞也在玄武大模型工厂设立代码大模型全国总部和江苏区域总部,依托其智能编程助手“iFlyCode”等产品,推动智能编程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仅半年多时间,代码业务量就超过3000万元,其中不乏来自中石油、中海油、华泰证券、交通银行的大订单。
当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时,玄武区的大模型工厂正在做更“接地气”的事——让AI不再是炫酷的概念,而是像水电煤一样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要素。
当AI从通用能力走向垂直深耕,当数据从资源储备变为生产要素,玄武区的探索正在证明:大模型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参数规模的竞赛,而在于对产业场景的穿透深度。
以此次已完成备案的大模型为例,怡得AI大模型基于标准的数据报告为运动心肺试验人群生成个性化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当 AI 能预判运动损伤与慢性病风险,健康管理便从“事后治疗”转向“事前干预”。
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南京智子跳动通过在指挥控制领域的增量微调与专属训练打造的行业级领域大模型——智子大模型,主要应用于无人装备自主决策与控制系统,通过集成“感知-认知-决策-控制”闭环架构,实现灾害响应、城市巡逻、战术PG电子通信侦察、工业巡检等场景下的高效指控。
传媒与交通领域的垂类大模型,则展现了 AI 对行业底层生产逻辑的重塑。由江苏广电打造的荔枝传媒大模型,经40万+小时媒体数据训练,实现视频脚本智能生成与剪辑结构优化,这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内容生产范式的革新:当机器理解了镜头语言与叙事节奏,传媒产业正从“人力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工业化生产。
ITS智慧交通大模型作为首个交通运输领域垂直大语言模型,其打破了交通数据的孤岛状态——当智能体系统能实时处置海量交通事件,数据便从分散的信息碎片凝结为可调度的决策资源,为管理者、企业与公众构建起协同共生的交通生态。
即便是消费端的“途致大模型”,途牛通过全网比价与智能算法优化预订体验的实践,也暗含着服务业智能化的深层逻辑:不是用机器替代人工,而是让 AI 承担重复计算与信息筛选的工作,释放人力聚焦于更具温度的服务环节。
当下,大模型产业正从技术竞赛转向应用竞赛。在这场新赛道上,玄武区以“产业优先”的务实态度,以数据要素为原料,以垂直场景为模具,通过大模型的“锻造”,让技术突破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这或许正是人工智能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转折——当技术不再悬浮于应用之上,而是深植于产业之中,真正的智能革命才刚刚开始。
“以工厂模式解决大模型落地技术难、算力成本高、人才供应不足问题,尤其是通过专注于研发制造业、跨境贸易等江苏重点场景需要的垂类模型,加速产业集聚和优质企业落地,实现江苏特色的‘AI+’生态。”在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对玄武大模型工厂作出高度评价。
而这背后正是源于玄武日益成熟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从算力底座到场景资源,从政策支持到全周期服务,为其提供全链条产业支撑。
算力是大模型的“动力引擎”。玄武以建设算力调度平台为主线,联动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组成 虚拟算力工厂,去年已建成超 1500P 的本地算力池;借势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对接包括新疆哈密、甘肃庆PG电子通信阳集群、长三角集群在内的算力供应方,让企业能用更低成本获得 “澎湃算力”。
今年,玄武与省委网信办联合打造江苏大模型发展服务基地,推动智能制造、工业数字化等重点应用场景落地,争取符合条件的行业大模型攻关项目等纳入省专项计划,招引集聚一批技术型、服务型、应用型数据和大模型龙头企业。
政策支持持续完善。去年7月,玄武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促进大模型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今年3月又专门制定了10项专项扶持举措,设立年度30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同时联合智谱AI等40余家头部企业组建产业生态联盟。更与南京银行创新推出10亿元“大模型科创贷”,构建起“政策扶持—金融赋能—生态协同”的立体化支持体系。
当“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叠加交汇,AI产业正迎来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抢先卡位的老城玄武,正搭载数据引擎,以“AI视角”重塑产业生态,持续进化的“大模型工厂”,也将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突破性的“行业首个”。